记得有位作家在报上发表文章,担忧华乐会没落,或日薄西山,成为老人的消闲娱乐。假如她有机会看看这几场由年轻人承当重任的音乐 会,看到音乐会上的演奏员和观众满满都是年轻人的场面,就会知道她的担忧和疑虑是多余的。
从报上知悉新加坡华乐团与教育部合作,在国家卓越计划下,提 升新加坡青年华乐团为国家级的青年华乐团。2010年6月5日晚上8时正我终于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第一次听到这个乐团的演奏。
不久前听了两场由本地年轻人所组成的鼎艺室内乐团(华乐)的演奏,为他们杰出 的表现感到无比的欣喜,这次听了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的演奏,同样的让我对新加坡华乐的发展充满了希望。这支人数达104位团员的乐队,团员从小学五年级至大 学生都有,把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的舞台挤得满满的,上半场在指挥郭勇德的统领下,出场井然有序,演奏时气势庞大、锐不可挡!
《剑器III号2004》发挥出弹拨乐音色之美
《剑器III号2004》一开始便有一段非常美的旋律。我对它最深刻的印象 是:弹拨乐器的巧妙运用。许多现代作品,把华乐队中最有特色的弹拨乐器只当成节奏乐器来运用,忽略了弹拨乐器那么美的音色。徐昌俊写这首曲时,好多段落利 用弹拨乐器的轮音和滚音演奏旋律,充分地发挥出弹拨乐音色之美。《流水操》是华乐大师彭修文的作品,大家可以从这首曲中领略出大师的高超的配器功夫。《十 面埋伏》是传统的琵琶曲,刘文金和赵永山把它改成合奏曲,整个聆听的感觉似乎立体了起来,音量的动态也增强了很多。当然,乐队乐器多,音色的变化也增加 了。郭勇德在这首曲中也充分表现出他指挥的实力。他让我们看到了指挥的技巧,也同时感觉出他的激情和处理乐曲的能力。虽然没有叶聪的随意和自如,却已然隐 隐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。
双笛协奏曲《黄土情》演绎不错
下半场由叶聪指挥新加坡华乐团为年轻的演奏员协奏,显示出新加坡华乐团对年轻 一代华乐人才的支持和重视,是一个值得称许的安排。
《草原小姐妹》是琵琶的经典之一,杜若的琵琶功底扎实,各种演奏技巧都达到了 一定的水平。但演奏时有点慌张,在快速乐段时,左右手的配合,还未达到理想的地步;她当晚所用的琵琶,有些品的位置显然也不太准确,需要好好校准;对乐曲 的处理和演绎,段落间的连贯性,则需要加强研究、思考和磨练,才能更加投入和具有感染力。总的来说,她算是年轻一代富有潜质的演奏员,只要痛下苦功,假以 时日,必然有所成。
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听到瞿春泉作曲的双笛协奏曲《黄土情》,两位演奏者陈俊强和 黄显行的梆笛和曲笛默契非常好,两把笛子声音和谐统一,与乐队的配合也相当好,可圈可点之处甚多,使这首曲子成为当晚表现最好的曲子之一。他们在运气和笛 子音色的掌握方面和大师级的演奏家如张维良、詹永明等尚有很大的距离,需要再下功夫。
罗伟伦“南洋风格”的形成
《王子与狮子》是罗伟伦的作品。罗伟伦从早期移民到最后成为新加坡公民,作品 起了相当大的变化,从纯粹的中国风格逐渐过渡到了现在很明显的“南洋风格”。他的配器功夫也已经出神入化。低音部的上行音,让我们听到了狮子奇妙的低吼; 接着唢呐、管子、弹拨、打击相继出现,表现出桑尼拉乌他玛王子那一行浩浩荡荡的船队的壮观场面。各种乐器的混合音色,色彩鲜明、变化无穷,令人“耳”不暇 给。新加坡华乐团与青年团联合演奏这首乐曲,在叶聪的指挥下,以高潮结束这个晚会。
记得有位作家在报上发表文章,担忧华乐会没落,或日薄西山,成为老人的消闲娱 乐。假如她有机会看看这几场由年轻人承当重任的音乐会,看到音乐会上的演奏员和观众满满都是年轻人的场面,就会知道她的担忧和疑虑是多余的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